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,推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落地生根,在通识教育学院“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月”活动的统一部署下,劳动教育教研室紧密围绕“实践育人、劳动铸魂”主题,开展以“传承匠心精神,培育时代新人”为主线的系列实践活动。活动通过非遗技艺、数字技能、生态实践三大维度创新劳动教育模式,让青年学子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,收获成长力量。以下是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:
一、植树节浇水:浇灌青春的生态责任
适逢植树节,劳动教育教师张洪顺组织“认养一棵树”劳动实践。该实践活动按班级划分责任林,学生定期为树木浇水、修剪。同时,学生分组为校园内树木制作专属“身份证”,记录树种习性。“过去以为浇水只是体力活,现在才知道要结合土壤湿度数据科学养护。”参与者学生在实践报告中写道。活动将劳动教育与生态教育相结合,让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扎根心田。
二、非遗剪纸:指尖上的匠心传承
在“非遗剪纸”实践活动中,劳动教育教师李艳丽带领学生体验“方寸之间见天地”的剪纸魅力。学生们从磨剪刀、折红纸学起,逐步掌握阴刻阳刻技法,创作出“劳动光荣”“二十四节气”等主题作品。 活动将劳动教育与美育深度融合,让学生在专注与重复中锤炼耐心,更通过剪纸背后的民俗故事,领悟传统文化中“劳动创造美”的深刻内涵。
三、直播带货:数字时代的劳动新课堂
“家人们看这款助农香橙,果肉饱满,现摘现发!”劳动教育教师司双双,将劳动课堂搬进直播间,带领学生从选品、脚本撰写到直播运营全程模拟实操直播带货。
“我们不仅学会了流量分析和话术设计,更体会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。”学生主播说道。这场“真刀真枪”的实训,让劳动教育跳出传统框架,不仅让学生体验了新兴职业——直播带货的魅
力,更重要的是赋予学生数字化时代的新劳动技能与社会责任感。
四、非遗扎染——“蓝白之韵”服饰配饰扎染
劳动教育教师毋冰洁在课堂质量提升月开展了让非遗回归生活“蓝白之韵”服饰配饰扎染劳动教育活动,带领学生通过染制短袖、裙子、发圈、帆布包等日常用品,在劳动实践中激活传统技艺。课堂上教师现场演示扎染技法,指导学生运用捆扎、浸染等工艺,将蓝靛泥等植物染料与棉麻织物结合。学生将旧衣改造为太阳纹T恤、完成了渐变裙子、晕染发圈等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作品。这场沉浸式劳动教育,让靛蓝之美真正绽放在现代生活场景之中。
四、结语
本月劳动教育创新成果显著,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率达98%,提交实践作品300余件。手工剪纸作品入选学校非遗展览。学生劳动情景即时拍照、撰写劳动实践总结,录制劳动实践短视频,多篇发布于劳动教育一流课程建设教学平台。
劳动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,而是要让学生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实践中,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。未来,劳动教育教研室将努力打造“非遗+科技+生态”多元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,让劳动课堂真正成为培根铸魂、启智润心的人生必修课。
- 上一篇:无
- 下一篇:我校英语教师参加“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”